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

■玉山旅社第八場活動—劉明敏&蘇鋭主講: 多背一公斤的公益行動--青年志願者參與川震災後重建經驗談

題目:多背一公斤的公益行動--青年志願者參與川震災後重建經驗談

演講時間:10/1(四)晚上19:30

演講地點:玉山旅社--嘉義市共和路410號(舊北門車站前)

免費開放!敬邀踴躍出席!


劉明敏(1985年出生)綽號小V,四川人,目前住在成都,是中國第一品牌公益旅遊團體「多背一公斤」的第一個正式工作人員,大學畢業後即進入這個由年輕人發起並主導的組織。去年川震發生,她在半年內,負責執行在災區建置五十間板房圖書室。一個大學畢業不到兩年的女生,她是如何做到的?

小V的學經歷如下:

教育背景
2003.9—2007.6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教育學院 應用心理學專業
2000.9—2003.7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

主要工作經歷
實習:
2006.11-2007.1    廣州中山大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(ICS)

實習生,主要協助中心培訓師民間組織能力建設相關培訓設計;擔任美國志願者中國行助理,協助其探訪華南主要NGO,提供諮詢服務。

全職:
2007.1-2009.1 多背一公斤公益旅遊項目www.1KG.org(草根公益組織)

2007.1-2007.12 負責城鄉兒童共用圖書專案-“雙子書”(http://twinbooks.cn/)志願者團隊管理、鄉村學校聯絡確定、學生資料收集、宣傳和印刷、網站更新等
2007.9  雲南麗江地區鄉村學校探訪,配送“雙子書”及瞭解學校回饋
2007.4-2007.5 參與鳳凰衛視《魯豫有約》-“我的完美假期”攻略大賽,在貴州省東南部、廣西北部公益旅行
2007.10 組織美國KEEN公司雲南怒江地區貧困學校探訪
2008.4 執行平安集團“小桔燈鄉村小學圖書館計畫”江西、福建學校踩點、回饋
2008.5 負責多背一公斤志願者四川地震災區志願服務和物資分配
2008.9 同《南方週末》記者前往甘肅國家級貧困地區探訪代課老師,設計鄉村代課老師資助專案“燃燭計畫”實施方案
2008.10 協助《21世紀經濟報導》組織小桔燈專案江西學校志願者支教活動
2008.11 組織寶潔公司舒膚佳“健康之旅”活動災區學校行
2008.6-2008.12 申請南都基金會災後重建基金,全面負責多背一公斤災區學校帳篷圖書室和板房圖書室建設,建成3個帳篷圖書室和50個板房圖書室;發動數百志願者災區圖書室服務和活動。


蘇  鋭(1982年出生),住在北京,目前是「多背一公斤」的IT部門負責人。
想更瞭解他,請上他的博客(部落格):http://surui.net


蘇鋭的學經歷如下:

教育背景
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軟體測試與品質保證專業 工程碩士(就讀中)
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 工學學士


工作經驗
2007.9 至今  多背一公斤
任IT負責人,負責 1KG.org 的管理和開發工作。1KG.org 起源於多背一公斤的公益旅行理念,為旅行者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。現在 1KG.org 作為一個公益社區,為每一個人提供參與公益的機會,並為他們持續關注、改善鄉村教育狀況提供可能。

2006.11 至 2007.8  Maxthon 傲遊流覽器
任軟體發展工程師,負責傲遊擴展 http://addons.maxthon.com 和傲遊招聘 http://jobs.maxthon.com 的開發工作。

2006.4 至 2006.9   Intel 中國研究院
任暑期實習生,負責平臺測試資訊中心網站的開發工作,該網站為 Intel 內部員工和 ISV 提供硬體產品測試及統計報告平臺。
   
1999 至 2006  高中及大學階段
·    為北京驛動線上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開發基於 Exchange 的手機郵件 Web 服務
·    開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規模最大的新聞網站 西電E流
·    開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紀委監察辦公室網站
·    開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政辦公室網站
·    高中期間參與創建北京學生社區 popinfo.net & chinahua.com


關於多背一公斤  這個組織
發起於2004年4月,愛聚(北京)諮詢有限公司是為實現多背一公斤的可持續發展而成立的商業機構,註冊於2008年3月。
*【簡介】*
“多背一公斤”是一種旅行方式。通過簡單的行動,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旅程變成公益之旅,讓自己的旅行更有意義。
多背一公斤包括三個步驟:
   - 傳遞 - 出行時多背一公斤,為鄉村學校帶去需要的物資;
   - 交流 - 在學校中與孩子們交流互動,傳播知識,分享快樂;
   - 分享 - 歸來後在1KG.org網站分享資訊,方便更多人參與。
  *【價值觀】*
“多背一公斤”主張一種平等交流、快樂行動的價值觀,它相信每一個鄉村孩子都是快樂和有天賦的,公益行動是一種相互的分享和交流而非單方面的同情和給予。
“多背一公斤”提倡自助精神,鼓勵參與者的自發行動。在這裏,沒有權威,人人都是公益活動的組織者。
 *【願景】*
“多背一公斤”的願景是:旅行改變世界。
我們期待,每一個人熱愛旅行的人,都可以把自己的每一次旅程變成一次改變世界的行動,不要輕視自己的小小行動。中國每年有超過3億人次前往鄉村地區旅遊,他們當­中如有百分之一、或是千分之一能多背“一公斤”,帶給鄉村孩子們的物資和歡樂就無可限量。
自2004年4月成立以來,多背一公斤的參與者共發掘整理了超過700所鄉村學校的詳細資訊,據不完全統計,有近萬人次參與了“多背一公斤”的活動實踐,間接影­響人群保守估計已超過百萬。

*【獲獎情況】*
聯想第二期公益創投資助機構
2009年康師傅水創意公益提案競賽第六名 
2008年奧地利Prix Ars電子藝術大賽數碼社區類別金獎(Golden Nica)
2007年度金犀牛戶外榮譽獎
2007年聯想公益創投五家示範公益組織之一
2007年上海浦東非營利孵化器首批五家支援公益組織之一
2007年《魯豫有約》完美假期攻略大獎
2006年平遙國際影展參展單位
2005年第二屆德國之聲全球博客大賽最佳中文博客決賽入圍(前五名)
2004年第一屆德國之聲全球博客大賽最具創意獎決賽入圍(前五名)

為什麼邀請多背一公斤來台灣?
張瓊齡  台灣國際志工協會副理事長
  
多背一公斤,是中國最具品牌的公益旅遊組織,成立於2004年,發起人余志海先生(綽號:安豬)原本任職於IT相關產業,閒暇時熱愛背包旅行前往中國各個偏遠地區,因而興起在從事背包旅行時,在行囊多背一公斤的物資,提供旅途中有緣相遇的學校運用,回來後並透過網路交流相關訊息,除了鼓勵更多背包客加入多背一公斤行列,也確保物資不至於重複或氾濫贈送。

2006年秋天,余先生得到友人支持,辭去原有工作,專職投入多背一公斤的社會企業創業工作,並於2007年任用了第一位專職人員。在2008年五月的四川地震,多背一公斤的志願者,發揮了平日建置學校資料的長才,快速通報受災學校訊息,並透過網民投票,取得大眾捐款,以半年時間建置了五十所板房圖書室,第一時間撫慰了人心。
我其實是想透過引進「多背一公斤」的來台,持續刺激與滾動一下我認為台灣還不錯,但是還不夠成氣候躍上國際的公益團體。
這次很明顯是以社區大學的圈子居多,往後,如果年年辦,訂定不同的主題,就會再有其他類別的公益團體加入。
2006年夏天,我隨著政治大學第三部門中心的參訪團,到中國北京、上海、廣州,拜訪跟公益團體相關的單位與組織,那次的經驗,令我大受刺激。也真心覺得台灣的公益團體不能再「故步自封」或是「顧影自憐」,還是,自以為還比中國進步二十年以上了。
沒這回事的!
人家都是跟國際組織在交培,不論是資金或know how,都是國際級的。
當然,這幾年下來,隨著我跟中國的民間團體有多一點的互動之後,雖然覺得台灣還是有自己的強項,但即使是已經很大的公益團體,都沒有幾個有像樣的英文網站,只要人家在網路上查不到,對於國際人士來說,這個組織就是「不存在」。(或許現在透過google translator的對譯,可能好一些)
經過幾年的互動,也在2007年五一黃金週參與了他們在廣西的公益旅遊活動,作為第一個參與多背一公斤活動的台灣人,我確信 多背一公斤的發起人:安豬(余志海先生),是可以信賴的人,他要發展的,跟我想做的,(用簡單的參與方式,擴大一般社會大眾對公益的參與面與總人數)基本上是吻合的。
本次活動之規劃在八八水災發生之前,原本規劃的分享重點之一,就是會放在去年他們如何在災後一週內,進駐川震災區,並利用震後半年的時間,在災區建置了五十個板房圖書室。
這裡頭會包括資金的來源取得,以及除了協助災區緊急期的安頓工作之外, 多背一公斤的組織本身,是否也因為參與這項工作,而有所成長。
我從多背一公斤案例看到的是,他們運用組織本身原本的專長與特色,巧妙地在災區發揮了支持的功能,同時也藉此讓自己的組織更加壯大,讓組織朝原本希望趨近的目標(譬如:擴大服務學校的數量)更加靠近,並沒有因為支援災區,讓組織做了與原本宗旨無關的工作,或者從此以後成為包山包海的組織,這是我覺得很難得的部分,也是台灣的NGO可以交流的部分
八八水災發生之後,我立刻把嘉義&高雄地區的分享主題,調整為災後重建的經驗交流,以便讓這次的公益旅遊更具有時效性。
目前尚未開放中國背包客來台旅遊,但我認為那是早晚的問題。我希望搶在政策之前,透過多背一公斤這個平台,帶給中國廣大的背包客一個印象:台灣不只有日月潭,阿里山,真正要品味到台灣的內涵,只有透過跟在地NGO的接觸,才會得到精髓。我希望把「公益旅遊」跟中國背包客來台旅遊,建立一個連結,這樣,越多人來台灣,對台灣才會有正向的效應,而不是成為觀光浩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